看个中医,怎么问我这么多问题?千万别恼,问诊可是医生掌握患者病情的重要一环哦~
中医药在人们日常医疗、养生、保健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,其疗效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大众认可。
众所周知,中医大夫看病需四诊合参,即望、闻、问、切相结合,这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,也是辨证论治的依据。
问诊的重要性 提起中医,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是脉诊。中医脉诊确实奥妙无穷,见微知著,蕴含着很多信息,因此个别患者就诊时只是默默坐下,伸出手腕,等待大夫告知病情。 如果患者对医生的问诊和沟通充耳不闻,仿佛要考察大夫能否精准地说出自己的病情,结果大家可想而知。这也是临床大夫比较无可奈何的一件事,本来是四诊之间有机结合,弥补不足,取长补短,最后却只剩“一诊”。 殊不知,望、闻、切诊是以大夫主观方面获得信息为主,问诊也是重要一环,通过医患之间问答的形式,能让大夫更好地提取病情信息,同时与望诊、闻诊、切诊所获得信息相融合从而辨证施治。 问诊的主要内容 问诊自古以来也是医家比较重视的部分,比较系统的论述包括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编成的《十问篇》,后来清代陈修园又编成流传较广的《十问歌》,即“一问寒热二问汗,三问头身四问便,五问饮食六胸腹,七聋八渴俱当辨,九问旧病十问因,再兼服药参机变,妇女尤必问经期,迟速闭崩皆可见,再添片语告儿科,天花麻疹全占验”。 《十问歌》的内容基本囊括了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,根据患者主诉(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、体征及其持续时间)及现病史(指患者从起病到本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)的情况会进一步详细问诊,这也是门诊工作中重要的问诊部分,其他部分可能就其轻重询问患者。 问诊的方式、方法 问诊是医患沟通的重要部分,也是掌握患者详细病情及其变化的途径。 No.1 问诊时应分清主次,层层递进。 患者本身由于疾患可能导致表述思路不清晰等情况,医生问诊时虽然要求尽可能完善详细,但也应主要围绕主诉和现病史展开,深入挖掘信息,才能迅速提取重点内容。 No.2 问诊和望诊、闻诊、切诊 信息相结合。 医生将四诊信息迅速在大脑中融合,有时四诊之间信息可能存在矛盾之处,如望诊时舌诊和切诊所反映的信息可能略有差别,这就要求大夫理清头绪,抓住主要矛盾,辨清证候,精确施治。 问诊的注意事项 No.1 医生方面: 环境安静整洁,便于患者舒适就诊; 语言清晰流畅,通俗易懂,有效沟通; 避免诱导式问诊。患者表达不清时适当启发,避免暗示、诱导; 分清主次缓急。如患者急症时应反应迅速,尽快整理思路,提供应急方案,后续可详细询问,全面诊疗。 No.2 患者方面: 建议患者朋友在候诊时放松心态,尽量稳定情绪,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,整理思路,包括发病经过,用药情况等; 老年患者可能伴随记忆力减退或语言表达不流利,建议书写简要就诊提纲或便签,把主要问题罗列出来,以防止遗漏重要信息,同时也方便记述大夫医嘱及养生保健建议。 在临床工作中,良好的就诊秩序及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,大夫和患者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,逐渐互相信任,问诊是一个便捷、有效的渠道,这不仅要求大夫问诊要专业、仔细,更要有逻辑、抓重点,同时也需要患者朋友密切配合,这样才能综合病情信息,找出问题所在,尽快解除病痛。